外商投资趋向本地化、轻量化,一线城市稳存量压力大

今年以来,不乏关于外资能否持续投资中国的担忧。为留住外资,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改善市场环境。9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商务部宣布,将在电信、医疗、旅游、服务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

如何看待2024年以来的外资波动?外商投资中国呈现何种趋势?吸引外资,哪些城市表现亮眼?城市数据为观测外资动态提供了独特视角。全国城市中,作为城市群“四极”的京津冀(13个城市)、长三角(41个城市)、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成渝经济圈(15个城市)共80个城市的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7成。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收集了此四大城市群的共80个地级市(其中32个城市无数据)、4个直辖市和6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四川省无数据)2024年上半年的实际利用外资数据,并开展分析。澎湃研究所研究员认为,外资目前处于观望之中,正在酝酿新的投资战略。

外资波动首要原因可能是“挣钱比较难了”

图1展示了近40年来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和增长率的变化。其中2023年是十年来外资从增到降的一个转折点,当年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8.0%,按截稿日期9月8日7.09美元汇率折算下降15.4%;2024年总体延续了跌势。

数据来源:《中国外资统计公报2023》提供了1983-2022年的数据,2023年数据为作者根据2023年商务部数据按美元7.09汇率折算而来。

解释外资波动有很多说法,比如历年基数较高,债务风险加大,营商环境需改善,全球经济不景气,地缘政治紧张等。这些是周期性、结构性因素,短期内难以发生质变。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告诉澎湃研究所,当年外资进入中国增速最高的时候(作者注:参考图1,历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1992年增长了152%)并非是中国法制环境最好的时候,也并非是全球经济预期最好的时候;当下外资波动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商业竞争加剧,利润变薄,“钱难挣了”。

的确,相比“内卷”“996”的民营企业和在个别产业有特殊优势的国有企业,近年来外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不好。2022 年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3.6%,而规上外商投资企业(含港澳台商)工业增加值下降 1%;2022年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3.6%,而私营工业企业增长1.1%,国营工业企业基本持平(-0.1%)。

对外资来说,经营困难,环境不确定性大,要观望;观望之中,要调整投资策略。结合进一步城市数据,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发现外资调整投资策略变化趋势有:偏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方式本地化、来源国多样化和投资单位轻资产化。

一线城市面临“稳存量”和“搞增量”的双重压力

纵观2024年上半年四大城市群数据,最直观的发现是外资规模较大的城市普遍为负增长。以表1为例,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九个万亿级城市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合肥、南通、常州,其中,仅有杭州保持了3.9%的正增长。而相比2023年,杭州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速为13.04%,目前增速也有放缓。

数据来源:各省市统计局
注:未列出城市未公布相关数据
美元汇率取7.11
北京市利用外资同比增长率根据以下方式计算:
(1)2024年1-6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37.5亿美元。https://sw.beijing.gov.cn/zwxx/tjsj/bjsxswzqktjsj/202408/t20240805_3766449.html
(2)2023年1-6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99.0亿美元。https://sw.beijing.gov.cn/zwxx/tjsj/bjsxswzqktjsj/202307/t20230731_3211227.html
(3)(37.5-99)/99*100%≈-62.1%

珠三角的可用数据中,引资规模最高的惠州和深圳2024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比去年同期分别降低了38.2%和54.9%。京津冀的绝对增长极北京降低了62.1%。

外资存量较高的城市难做增量,一个大背景是一线城市往往以金融、房地产、科学技术研发和服务业为吸引外资的主导产业,而当前金融、房地产产业面临结构性调整,科技研发开辟新型举国体制,社会零售消费增长承压,中国本地企业竞争激烈等因素,这些领域的外资正在重新评估在中国的战略。

同时,高技术制造业正在成为吸引外资的新热点。2024上半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29.1%,但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也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4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87.5%和43.4%。

数据来源:各省市统计局
注:美元汇率取制表当天9月4日汇率7.11

虽然外资也在积极布局高技术制造业,但传统外资行业的衰退抵消了一部分新行业外资的增长,所以外资整体情况取决于“旧动能”和“新动能”的比较情况。

以沪杭为例。沪杭是长三角引资规模前二的城市,也是全国引资规模前二的城市。上海极力稳住存量,发力增量。比如,有报道称上海上半年一系列外资大项目纷纷落户,其中既包括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和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等金融类优势项目,也包括特斯拉临港超级工厂这种高技术制造业项目。

但总体而言,上海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中,第三产业占比高达93.11%,而第三产业外资却比去年同期缩水22.8%。特别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下降了-37.5%。因此,虽然制造业外资增长达到45.3%,但因为工业占外资整体比例太小(仅为6.89%),因此上海外资总体比去年同期下降20.2%。

相比之下,杭州实际利用外资中制造业占比超62%,而上半年杭州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超197%。官方报道称,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成为引资“利器”。“新动能”占比更高,增长更猛,从而保住杭州了外资总体3.9%的正增长。

外资基数较低的城市迎来“后发优势”

相比一线城市,外资基数较低的城市迎来“后发优势”。表1所示,长三角城市群中,引资规模低于四千万美元的11个城市中有8个城市的实际利用外资实现了正增长。京津冀城市群,天津(15.2%)和河北省(14.2%)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河北省内引资规模较低的唐山市(2.7亿美元)增长最多(114.3%)。珠三角城市群,上半年引资规模仅1.1亿美元的肇庆市增长13.5%,是唯一正增长的城市。成渝城市群中,重庆市(6.2亿美元)是直辖市中外资规模最低的(参见表2),而它实现了增速108.7%。

“后发”城市如金融、房地产、服务业等吸引外资的“旧动能”原本就比较弱,现在通过大力布局最前沿的高技术制造业,只要招商局拉到几个大投资项目,就能实现亮眼的外资正增长。

比如2023年GDP在珠三角垫底的肇庆市[1],2024年上半年实现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3.5%,是珠三角公布数据的城市中唯一正增长的城市。肇庆市当前的外资招商“聚焦新型储能、装备制造、生物科技、新材料研发等制造业行业,瞄准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等产业布局。”官方称,可以为优质外资企业定制高端厂房

再比如安徽亳州市2023年省内GDP排名中段,在长三角实际利用外资规模中排名相对靠后(参见表1)。而2024年亳州市实际利用外资增长率为24.5%,在长三角排名第三。参考历年数据,亳州外资也以工业项目为主。亳州近期出台政策,将围绕现代中医药、高端绿色食品、文化旅游、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鼓励外商投资。对于实际使用外资达到或超过100万美元的企业,政策规定每美元可获得不超过0.01元的补贴,补贴上限为50万元。

外资有本地化、多样化、轻量化的趋势

外资除了转向高技术制造业、青睐“后发”城市之外,投资方式和资金来源地也发生了变化。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发现,虽然投资额下降了,但是外资企业增多了。2024年1—6月,中国虽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29.1%,但是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6870家,同比增长14.2%。上海同期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比去年同期增长18.3%,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比去年同期下降20.2%。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情况,2022年的外资数据还尚未呈现这个趋势。

同时,以外商独资的方式投资的金额减少了,以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的方式进行投资的金额增加了。以上海为例,2024年上半年,上海实际利用外资中,以外商独资方式投资的金额(占总额的83%)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6.5%;而以中外合资方式投资的金额(占总额的14.5%)比去年同期增长80.1%,以中外合作方式投资的金额(占总额的0.2%)增加8.9%。

以上两点,说明外资正在减少单位企业资金规模,增加“中小微”项目数量,同时更加注重与中资的合作。澎湃研究所研究员认为,这一系列调整是外资更加注重规避风险的表现。某外商协会负责人表示,外资企业读懂中国政策风向变化有难度,适应日益激烈的本地商业竞争也有难度,而且外资企业对“后发”城市和部分未来产业还比较陌生,以上因素导致企业更看重本土合作,更偏好轻资产的投资方式。

从来源地看,2024上半年德国、新加坡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18.1%和10.5%。此外,法国、西班牙、德国、荷兰、澳大利亚、东盟对华投资也有较亮眼的增长,外资来源地不断多元化。从这个角度来说,外资流动也与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变化有关。

特别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后,15个成员国(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之间贸易环境进一步改善,也成为该地区外资流入的一个窗口期。

比如京津冀城市群中,上半年外资增幅最高的唐山市(114.3%),就主要受惠于与RCEP成员国的14个行业协会111家重点企业建立联系,设立了10家全球招商中心。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认为,由于中国经济周期性和结构性的变化,以及全球经济缓慢恢复和地缘政治的变动,目前外资正重新评估自己在中国市场中的利益和比较优势,投资策略也随之处于转型中。

从目前出台的政策来看,政府“稳外资”的主要思路是改善营商环境和加大招商力度。这一思路对“后发”城市格外适用,因为它们的营商环境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且招商是它们引资的主要手段之一。

但是,营商环境和市场预期偏冷是两回事,如何让外资看到“在中国市场能挣到钱”,对正陷入“内卷式”恶性竞争、消费不振的中国市场是个挑战。而且,目前有迹象表明中央政府有意改变地方政府依赖政策优惠招商引资的模式,个别城市靠奖励和补贴吸引外资的思路,不知道还能走多远。

尾注:

[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广佛肇”(广州、佛山、肇庆)、“深莞惠”(深圳、东莞、惠州)、“珠中江”(珠海、中山、江门)在2023GDP排名中,肇庆排名最低。

(实习生段蕴歆、何小豪对本文亦有贡献)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公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ort.liangstudy.cn/study/15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