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全市农商银行:为农业产业发展施足“金融底肥”

近年来,省农信联社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经营宗旨,坚守面向“三农”、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城镇居民家庭的市场定位,认真贯彻《关于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精神,全省农商银行聚焦乡村“五个振兴”,结合各地产业特色创新服务模式,扩大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等信贷投放,推出定制化金融产品,加强数字金融转型服务,用农商“活水”浇灌“产业”之花,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贡献“农商智慧”。

在省联社烟台审计中心指导下,烟台辖内农商银行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机制,丰富信贷产品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农业产业发展施足“金融底肥”。截至7月末,全市农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289.4亿元,较年初增加50亿元,其中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79.37亿元,较年初增加64亿元。


助阳光玫瑰“住”上新大棚

走进招远市辛庄镇洼曲家村,连片的葡萄架整齐排布,一串串饱满鲜亮的阳光玫瑰葡萄娇翠欲滴。“阳光玫瑰果肉鲜脆多汁,含糖高还耐储藏,特别受年轻人欢迎。”徐奎彬一边打理着葡萄架,一边向来访客人介绍。

几年前,他紧跟市场需求引进了阳光玫瑰种植,收入也水涨船高。“今年行情逐渐向好,我一直想再建两个大棚。村里的地已经选好了,建棚的钱不够了。”徐奎彬说。

招远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为他量身定制金融产品,仅用两天时间成功发放20万元资金,阳光玫瑰大棚顺利建成。

近年来,烟台辖内农商银行充分发挥地方银行的网点优势、服务优势、产品优势和人缘地缘优势,主动与农业农村局、村两委等单位对接,获取“新农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单,重点提供信贷支持。组建150余支“移动金融服务队”“红马甲乡村振兴服务队”,实行“清单式”走访对接,动态掌握资金需求。今年以来,已累计走访对接各类涉农主体1256户,对接资金需求3.54亿元。


扶持家庭农场成就梦想

林丽珍十年前在烟台栖霞市流转了近1000亩的土地,创立林均家庭农场,推动苹果的规模化种植。“摊子越大,投入越大,前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小,苹果种植回款周期较长,后续农机农资还需要持续投入,有点吃不消。”她说。

栖霞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在走访对接中,了解到她的困境,第一时间实地考察。经过详细的评估和审核,为她提供绿色申贷渠道,最终采用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的形式,先后为林丽珍发放了180万元和300万元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烟台审计中心指导辖区农商银行围绕当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主导产业和农业客群,创新推广“兴农贷”“宜居贷”“富农贷”“农耕贷”“助养贷”等五大系列80余款信贷产品,持续提升信贷产品精准性和匹配度。与此同时,全市农商银行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对“三农”进行精准信贷支持,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增信提供支持。


“贷”动特色产业提“质”发展

“这几年蓝莓销量特别好,可俺种的绿宝石品种生长周期相对较长,错过蓝莓价格高峰,收入会少一半。”种植户李中民种植蓝莓树120棵,年产量在2000斤左右,但因为上市时间晚,价格始终上不去。

经过多方考察,李中民打算今年更换新品种蓝莓树苗,但是现有流动资金不足,无法实现大面积更换。

海阳农商银行客户经理驻村办公了解该情况后,立刻进行实地考察评估,精简办贷手续,仅用两天时间为其办理“家庭亲情贷”,将7万元发放到李中民手中。今年新更换的90余棵新品种蓝莓树,已开花结果。

烟台辖内农商银行持续优化授信审批、贷款签约等业务流程,充分发挥“决策链条短、机制灵活”的优势,提升涉农产业的体验感。积极开辟涉农信贷服务绿色通道,实行资料容缺审查审批制度,推行“无纸化办贷”新模式,简化信贷流程,提升审批效率,确保“流程从优、手续从简、投放从快”,最大限度支持农业产业发展。

(大众新闻记者 徐佳 通讯员 刘荷 杨志杰)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ort.liangstudy.cn/study/6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