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城市”到底如何实现?东华师生探索新路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刘星 董晓光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今年6月,《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条例》颁布实施,标志上海全面启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暑假期间,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派出12支师生暑期社会实践队,围绕“城市无废,绿色未来”主题设计思政实践课堂及研学线路,奔赴全国15个省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结合污染物控制及修复、节能减排技术等科研选题,进行可降解地膜推广、环保主题调研访谈、科普微课录制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推动“无废城市”建设找到新路径。


实践团探访太湖流域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本文图片均由东华大学团委提供。

“监测数据显示,水质正在逐年变好,但水质提升仍需持续深耕。”这是东华大学“青春赋能长三角,依泽助力生态青”实践团在同太湖流域水资源监测中心座谈会上的对话。为了探索长三角地区水污染治理典型案例,实践团先后奔赴湖州、苏州、无锡多地,实地走访7个湿地公园、3家环保科技企业、6个生态科普馆与重点实验室以及2处环保部门进行探访与调研。该实践团最终撰写形成一份8千余字的调研报告,阐述总结长三角地区水环境及其污染治理现状。


实践团于果园实地铺膜。

“湿垃圾蝶变地膜”实践团带着今年“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奖项目——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成的环保型地膜深入松江区和青浦区的蔬菜基地进行铺膜,实地考察其大田降解性能和种植示范效果;“碳中和先行者”实践团走进上海松江西部水环境净化有限公司了解污水处理厂的运作流程与核心技术,该实践团提出利用改性建筑垃圾作为反硝化滤池填料以实现废水深度脱氮的创新型技术,不仅能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还能将废水脱氮效率提升至97%。学生团队通过创新的科研技术将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变废为宝”是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以科技解锁低碳生活的鲜活实践。


小小志愿者进行固废材料资源化科学实验。

记者获悉,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近年来围绕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两山”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主题设计实施实践育人大课堂,学院党政领导、专业教授、辅导员等全面参与社会实践带队及指导,学生在田间地头、绿水青山间开展调查研究,将知识学习、科技服务、科学研究等环节有机贯通,实现社会服务与成长成才的有机结合。

撰稿人:刘星、解紫茹、董晓光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ort.liangstudy.cn/study/8711.html